一個蜜蜂大家庭大約由幾萬只工蜂、成百上千只雄蜂和一只蜂王組成。其中,蜂王負責產卵,雄蜂負責交配,除此之外的所有工作都由工蜂完成。 不同日齡的工蜂從事的工作不同,隨著日齡的增加,它們的工作從家里轉向野外,在家里干活的工蜂稱為內勤蜂,參加野外工作的工蜂稱為外勤蜂。 ? 工蜂的工作主要有幾類: ? 清潔蜂巢: ? 出房1~3天的小工蜂,它們的首要任務就是把自己羽化出房的蜂房打掃干凈,以便存放蜂蜜和花粉,或者供蜂王產卵。 ? ? 剛出房的工蜂在清理巢房 出房3~16天的工蜂會將蜂巢內的蜜蜂尸體、生病或死亡的蜜蜂幼蟲抬出蜂巢,盡可能的遠離蜂巢丟棄尸體。 工蜂搬運蜜蜂尸體 哺育幼蟲: 出房3~5天的工蜂會把蜂蜜和花粉飼喂給大幼蟲。從事照顧寶寶的工作。 工蜂哺育大幼蟲 6~12天以后,工蜂的王漿腺發育,能夠分泌蜂王漿,此時就可以從事飼喂3日齡以內的小幼蟲的工作了。 伺候蜂王: 王漿腺發育的工蜂還會參與伺候蜂王的工作,它們在蜂王身邊圍成一個“飼喂圈”,幫助蜂王清理身體,清理巢房供蜂王產卵,負責給蜂王飼喂蜂王漿。 工蜂圍繞蜂王形成“飼喂圈” 裝卸花蜜花粉: 出房12~18天的工蜂負責將外勤蜂帶回蜂巢內的花蜜或花粉卸下來,將花蜜搬運到蜜房內儲存。將花粉搬運到花粉房內,用頭頂夯實花粉。 工蜂搬運傳遞花蜜 釀造蜂蜜: 出房12~18天的工蜂還有一項工作,就是扇動翅膀使花蜜中的水分蒸發,同時不斷吞吐巢房內的花蜜,向花蜜中添加各種活性酶,讓花蜜轉化為營養豐富的蜂蜜。 工蜂扇動翅膀濃縮花蜜 工蜂扇動翅膀不僅可以濃縮花蜜,有時候你會看到工蜂撅著屁股扇風,那是它們在傳遞溝通的信號,方便空中的小姐妹們定位家的方向。 工蜂向天空釋放信息素,便于采集蜂定位方向 建造蜂房: 出房12~23天的工蜂已經發育成熟,它們的腹部有四對蠟腺,可以分泌蜂蠟,它們把這些蠟片用來建造六角形的巢房。 腹部的四對蠟腺分泌蠟片 守衛蜂巢: 參加野外工作之前的最后一項工作就是守衛蜂巢,工蜂出房18~21天,它們會堅守在巢門口,保持著警覺,仔細檢查每一只回巢的蜜蜂身上是否有熟悉的氣味,只有自己的家庭成員才能進入蜂巢。 巢門口的守衛蜂 當然,偶爾也有例外,有的外來蜜蜂會用少量花蜜去賄賂守衛蜂,然后進入蜂群偷一些蜂蜜和花粉就離開了。 巢門口的守衛蜂 野外采集工作: 出房20天以后的工蜂,就可以到野外參加采集工作了,它們去花朵上采集花蜜 […]
科普園地
蜂蜜的顏色與成分有什么關系?
很多消費者好奇,為什么蜂蜜有的是白色,有的是黃色,有的是深琥珀色。 為什么每次買到的蜂蜜味道不一樣,口感不一樣? 其實,蜂蜜不同的顏色、不同的口味、不同的結晶狀態都與蜜蜂采集的蜜源植物有關。 不同的植物,開花的顏色不同,花朵的香味不同,分泌的花蜜不同。所以蜜蜂采集之后形成的蜂蜜顏色不同、香味不同、結晶狀態不同。 蜂蜜的顏色從非常淺的水白色(洋槐蜜)到金黃色(向日葵蜜、吳茱萸蜜等)到深琥珀色(蕎麥蜜、桉樹蜜等)不等,它的味道也從溫和的到有刺激性氣味不等,這取決于蜜蜂在哪里采集花蜜。一般來說,蜂蜜顏色越淺,味道越溫和(洋槐蜜味道甜潤);顏色越深,味道越刺激(蕎麥蜜味道濃郁)。 蜂蜜的顏色不僅和味道有關,還和蜂蜜的成分有關。 美國研究人員Schuette和他的同事發現,顏色較深的蜂蜜富含鉀、鈉、鎂、鐵、銅、錳、氯和硫等礦物元素。他們還發現,大部分深色蜂蜜的酶含量高于淺色蜂蜜。 研究人員將500多個樣本蜂蜜由淺到深分為13個顏色組,分別測定蜂蜜的成分,結果發現,蜂蜜中的很多成分都是有規律的變化的。隨著蜂蜜顏色加深,以下成分含量逐漸減少,即:淺色蜂蜜中下列成分的濃度高于深色蜂蜜 蔗糖 內酯/葡萄糖酸 活性酸度 果糖 隨著蜂蜜顏色加深,以下成分含量逐漸增多,即:以下成分深色蜂蜜中比在淺色蜂蜜中含量更高 總酸 游離酸 氮 灰分 不確定物質 麥芽糖 這進一步證明了深色蜂蜜比淺色蜂蜜富含礦物質(灰分)。它們的總酸度也比淺色蜂蜜高得多,同時深色蜂蜜抗菌、抗氧化能力比淺色蜂蜜高很多。 但是,有些深色的蜂蜜是由于存放時間過長或加熱過度而導致的顏色加深,這樣的蜂蜜已經不具備新鮮蜂蜜的品質了。
蜂蜜—大自然饋贈人類的禮物
自古以來,蜂蜜一直是人類喜愛的藥食兩用食物。人類利用蜂蜜的最早證據,來自西班牙巴倫西亞地區的一幅8000年前的洞穴壁畫。它描繪了一個人攀上懸崖,從野生蜂窩那里采集蜂蜜的畫面。類似的人類獵取蜂巢的壁畫有很多,可見早期的人類對蜂蜜高度重視,并把蜂蜜作為天賜珍品。 到了19世紀,蔗糖工業興起,白糖的應用逐步遠遠超過蜂蜜,但是,蜂蜜的抗菌消炎作用白糖無法代替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,蜂蜜治療刀傷、燙傷、糖尿病足等,表現出優良的作用。 1928年,抗生素被發現,并且得到廣泛應用,蜂蜜的抗菌消炎作用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記憶。 經過半個世紀應用,發現抗生素過度使用,會導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,并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。世界各國發起了慎用抗生素的“禁抗”行動。選擇天然無毒副作用的抗菌物質,引起了科技界高度關注。 天然蜂蜜,是世界公認的安全無毒作用的藥食兩用食物,并對眾多病菌有廣泛的抗菌作用。 蜂蜜的抗菌作用機理,科研人員做了大量的相關研究,主要與下列原因有關: 1.高濃度的糖 成熟蜂蜜中80%的成分由糖類組成,其中葡萄糖和果糖是蜂蜜中的主要糖,但是目前已經鑒定出10種二糖:蔗糖、麥芽糖、異麥芽糖、麥芽酮糖、黑糖、圖拉諾、曲二糖、海帶多糖,a,B海藻糖和龍膽二糖。10種三糖:三糖、3-a-異麥芽糖基葡萄糖、麥芽三糖、l-kestose、panose、異麥芽糖、erlose、茶糖、厘糖和異麥芽糖。兩種更復雜的糖:異麥芽四糖和異麥芽五糖,這些糖大多含量很少。 并且蜂蜜含有≤18%的水分。高濃度的糖和低含水量使得蜂蜜具有高滲透效應,可以將細菌細胞中的水分抽走,使微生物無法生存,從而達到抗菌的效果。 2.葡萄糖氧化酶和過氧化氫 蜂蜜在形成過程中蜜蜂會將葡萄糖氧化酶加入其中。于是部分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過氧化氫和葡萄糖酸: C6H12O6 (葡萄糖)?+ H2O(水)?+ O2 (氧氣)?→ C6H12O7(葡萄糖酸)+ H2O2 (過氧化氫) 過氧化氫會迅速氧化細菌外部結構,使細菌的細胞膜產生孔洞從而殺死細菌。所有的天然成熟蜂蜜(未經加熱濃縮)中都含有葡萄糖氧化酶。 3.黃酮類化合物 蜂蜜中含有10多種黃酮類化合物。大量研究表明,黃酮類化合物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真菌、抑制腫瘤等多種功能。在蜂蜜中發現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、木樨草素、芹菜素、鼠李素、松樹素、短葉松素、高良姜精、柯因 […]
酶對身體有何重要意義?天然成熟蜂蜜中含有哪些酶?
什么是酶? 酶是由活細胞產生的、對其底物具有高度特異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質。細胞中幾乎所有的代謝過程都需要酶參與,所有的生物體(包括人和蜜蜂)都會產生自己的酶來分解食物為自己提供營養,酶類對于維持生命至關重要。 人體內至少有5000種不同的酶以驚人的速度執行著各項生命活動。消化酶在消化道內分解食物,當我們把食物放入口中咀嚼時,淀粉酶將大米、面食等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簡單的糖,當食物到達胃中,消化酶將食物分解為微小的營養素,人體吸收這些營養素用于更新衰老細胞并提供能量,我們的肌肉每天都要消耗數百克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獲取能量。 酶有助于維持人體的消化功能,緩解便秘,促進新陳代謝和緩解毒素堆積。如果胃液中沒有胃蛋白酶,胰腺和小腸中沒有胰蛋白酶,我們的身體就會停止運轉。代謝酶可以催化細胞內的化學反應,從而排毒和產生能量。人體的每個器官,每個組織以及所有100萬億個細胞都依賴于這些酶的反應。由每個活細胞產生的代謝酶使我們能夠看到,聽到,感覺,移動和思考。 我們體內的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,再加上我們每天都吃著過度加工的食物(食物被加熱到60攝氏度以上,維生素、酶類基本被破壞),長此以往會導致我們身體內的酶類缺乏。 酶類缺乏會使我們容易疲勞,頭暈,無法集中注意力,肌肉疼痛,消化不良,食欲不振和低血糖等。我們可以從新鮮的、未經加熱的蔬菜水果中獲得酶類,天然的成熟蜂蜜也可以為我們提供豐富的酶類,這些酶類有助于我們的健康滋養我們的身體。 日本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健康長壽的國家之一,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他們的飲食習慣——他們使用富含大量酶的生魚和海鮮,并且很少烹飪和加工蔬菜,最大程度保留蔬菜的原汁原味。 天然成熟蜂蜜中為什么含有酶? 采集蜂從花朵上采集花蜜,采集過程中將花蜜和唾液腺與咽下腺分泌的酶混合到一起,飛回蜂巢中,采集蜂將花蜜傳給內勤蜂,內勤蜂依次傳遞花蜜,并向其中加入更多的酶,然后再將其儲存在蜜房內,經過長時間轉化釀造成熟,最終形成天然成熟蜂蜜。 蜂蜜中酶的含量取決于采集蜂的年齡(19日齡的采集蜂腺體發育成熟可分泌更多的酶),蜂群的群勢(參與釀造蜂蜜的蜜蜂越多,加入的酶越多),蜂蜜釀造的時間(蜂 […]
蜜蜂是如何自我治療疾病的?
在自然界中,很多動物都懂得使用植物和其它材料來改善自己及后代的健康。 例如:有一種僧帽猴會把洋蔥和酸橙當作防腐劑和驅蚊劑擦在皮膚上。生物學家觀察到,受到寄生蟲感染的雌性帝王蝶更傾向于把卵產在抗寄生蟲的植物上,使下一代得到及時醫治,而未受感染的雌性帝王蝶則沒有這種偏好。一項研究顯示,城市中的鳥類還會將香煙頭銜進自己的巢穴,因為香煙中的化學物質可以熏退巢中的寄生蟲…… 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,我們熟悉的小蜜蜂更是一位自我醫療高手。小蜜蜂把整個自然界當成一個大藥箱,天然的藥品對于他們來說觸手可得,那么它們究竟是如何進行自我醫療的呢? 利用蜂膠自我醫療 小蜜蜂通常會采集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樹脂,然后與自身的分泌物混合形成蜂膠,在自己的蜂巢中鋪上一層蜂膠,這層蜂膠具有抗細菌、抗真菌、抗病毒的作用,可以保護蜂巢內的小幼蟲免受細菌、真菌、病毒的侵害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,當蜂群面對病菌威脅時,蜜蜂采集樹脂做成蜂膠的數量平均急劇增長45%以上。與此同時,蜜蜂還會移走被病菌感染的小幼蟲,隔離病原,阻斷傳播途徑。 研究人員發現,蜂膠是一種有效的抗菌劑,他們把蜂膠提取物抹在蜂巢上,發現蜂膠提取物能夠顯著降低病菌感染率,蜂膠能為蜜蜂提供天然的防御,保護蜂群健康。 2.利用蜂蜜自我醫療 蜜蜂除了會使用蜂膠為自己治病,還會使用蜂蜜為自己治療。不同的蜜源植物盛開的花不同,分泌的花蜜不同,蜜蜂采集之后釀造形成的蜂蜜成分也不同。 來源于不同植物形成的蜂蜜,其含有的抗菌化合物有差異,它們對不同的病原體有特定的功效。蜜蜂通過采集各種植物的花蜜釀造形成蜂蜜,將不同品種的蜂蜜分門別類的存放在相應的位置,哪個位置存放什么蜂蜜,只有蜜蜂自己知道。 有研究人員做了一項實驗,在感染了AFB(美洲幼蟲腐臭病)和EFB(歐洲幼蟲腐臭病)的蜜蜂附近放上向日葵蜜、椴樹蜜、洋槐蜜等供蜜蜂采集,發現患AFB的蜜蜂更喜歡采集向日葵蜜,患EFB的蜜蜂更喜歡采集洋槐蜜。 隨后研究人員對向日葵蜜、椴樹蜜、洋槐蜜等單花蜜和百花蜜的抗菌活性進行了測試。結果發現,百花蜜對兩種致病菌有完全抑制效果,單花蜜在針對特定AFB和EFB相關細菌菌株的抗菌活性上有顯著差異。洋槐蜜比其單花蜜更能有效抑制EFB特異性細菌及其相關細菌;向日葵蜜比其他單花蜜對AFB的抑制作用更加強烈而顯著。 可見,被感染的蜜蜂知道哪一種蜂蜜 […]
蜂蜜的波美度是什么意思,與蜂蜜品質有何關系?
波美度(°Bé),是表示溶液濃度的一種方法,把波美比重計浸入所測溶液中,得到的度數就叫波美度。 波美度,是法國化學家波美(Antoine Baume)發明的測量方法,他在1768年發現,一定濃度的溶液在一定溫度下都有一定的密度或比重,他根據這種原理,設計發明了測量液體濃度的比重計——波美比重計。 法國化學家:安托萬·波美(Antoine Baume) 波美度數值較大,讀數方便,在生產上常用波美度表示溶液的濃度。不同溶液的波美度的測定方法相似,都是用測定比重的方法,根據測得的比重,查表換算濃度。 現在對不同溶液的波美表都是專用的,如酒精波美表、鹽水波美表,硫酸波美表,蜂蜜波美表,這種波美表上面,有測定溶液波美度對應的該種類溶液的濃度,可以直接讀數,不用查表了,比較方便。 △糖量計刻度-左:波美度、中:含糖量、右:含水量 表示蜂蜜的濃度方法有三種,一種是含水量,一種是含糖量,一種是波美度,他們三者之間含義不同。蜂蜜含水量越低,含糖量越高,濃度越高,比重越大,波美度就越高,蜂蜜濃度與波美度兩者之間成正比,它們之間可以自由換算,只需知道其中一個數值,就可以換算出其它兩項的數值。由于波美度測量讀數方便,蜂蜜濃度國際上通用單位是波美度。 蜂蜜成分復雜,蜂蜜的波美度受溫度影響很大,當溫度升高時,波美度變小,而當溫度下降時,波美度變大。為了統一比較標準,國際上規定了以20℃作為標準測量溫度。因此,蜂蜜產品標簽上的波美度,都是在20℃時所測得的。在標準溫度下,蜂蜜的波美度/含水量之間的關系如下: 表:20℃,蜂蜜波美度、含水量、含糖量、比重換算表 本表允許誤差含水量±0.1%,含糖量±0.1% 波美度的作用 通過測量蜂蜜波美度,可以快速知道蜂蜜的含水量,含水量是蜂蜜成熟度、等級分類的重要指標,優質蜂蜜的波美度比較高。我國蜂蜜標準規定蜂蜜的含水量至少達到18-25%之間,也就是波美度在39-42°Bé之間。如果蜂蜜含水量超過25%將是不合格產品。 蜂蜜的含水量、成熟度會影響蜂蜜的品質,水分含量高成熟度低會導致蜂蜜發酵。研究表明: 蜂蜜的含水量在17.1%以下,波美度43°Bé以上,無論有多少嗜滲酵母,蜂蜜在常溫下也不會發酵。 蜂蜜含水量在17.2%以上,18%以下,每克蜂蜜小于1000個酵母孢子或更少的,常溫下一年內不發酵。 當水分在18.1%以上,19%以下,每克蜂蜜酵母孢子不超過 […]

關注我們
- 客服
- 郵箱
- 電話 010-88871901/02
- 返回頂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