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古以來,蜂蜜一直是人類喜愛的藥食兩用食物。人類利用蜂蜜的最早證據,來自西班牙巴倫西亞地區的一幅8000年前的洞穴壁畫。它描繪了一個人攀上懸崖,從野生蜂窩那里采集蜂蜜的畫面。類似的人類獵取蜂巢的壁畫有很多,可見早期的人類對蜂蜜高度重視,并把蜂蜜作為天賜珍品。
到了19世紀,蔗糖工業興起,白糖的應用逐步遠遠超過蜂蜜,但是,蜂蜜的抗菌消炎作用白糖無法代替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以及人們日常生活中,蜂蜜治療刀傷、燙傷、糖尿病足等,表現出優良的作用。
1928年,抗生素被發現,并且得到廣泛應用,蜂蜜的抗菌消炎作用逐步淡出了人們的記憶。
經過半個世紀應用,發現抗生素過度使用,會導致病菌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,并對人體產生一定的副作用。世界各國發起了慎用抗生素的“禁抗”行動。選擇天然無毒副作用的抗菌物質,引起了科技界高度關注。

天然蜂蜜,是世界公認的安全無毒作用的藥食兩用食物,并對眾多病菌有廣泛的抗菌作用。
蜂蜜的抗菌作用機理,科研人員做了大量的相關研究,主要與下列原因有關:
1.高濃度的糖
成熟蜂蜜中80%的成分由糖類組成,其中葡萄糖和果糖是蜂蜜中的主要糖,但是目前已經鑒定出10種二糖:蔗糖、麥芽糖、異麥芽糖、麥芽酮糖、黑糖、圖拉諾、曲二糖、海帶多糖,a,B海藻糖和龍膽二糖。10種三糖:三糖、3-a-異麥芽糖基葡萄糖、麥芽三糖、l-kestose、panose、異麥芽糖、erlose、茶糖、厘糖和異麥芽糖。兩種更復雜的糖:異麥芽四糖和異麥芽五糖,這些糖大多含量很少。
并且蜂蜜含有≤18%的水分。高濃度的糖和低含水量使得蜂蜜具有高滲透效應,可以將細菌細胞中的水分抽走,使微生物無法生存,從而達到抗菌的效果。

2.葡萄糖氧化酶和過氧化氫
蜂蜜在形成過程中蜜蜂會將葡萄糖氧化酶加入其中。于是部分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過氧化氫和葡萄糖酸:
C6H12O6 (葡萄糖)?+ H2O(水)?+ O2 (氧氣)?→ C6H12O7(葡萄糖酸)+ H2O2 (過氧化氫)
過氧化氫會迅速氧化細菌外部結構,使細菌的細胞膜產生孔洞從而殺死細菌。所有的天然成熟蜂蜜(未經加熱濃縮)中都含有葡萄糖氧化酶。
3.黃酮類化合物
蜂蜜中含有10多種黃酮類化合物。大量研究表明,黃酮類化合物有抗菌、抗病毒、抗真菌、抑制腫瘤等多種功能。在蜂蜜中發現的黃酮類化合物如槲皮素、木樨草素、芹菜素、鼠李素、松樹素、短葉松素、高良姜精、柯因等都有抗菌作用,是有效的抗菌成分。
4.抗菌肽:蜜蜂防御素-1
防御素是抗菌肽家族中最大的亞族,從哺乳動物、昆蟲、植物中分離出來并且充當天然免疫的效應分子,具有廣譜抗菌作用,對G+的殺傷作用大于對G-的殺傷作用,它也作用于真菌和部分真核細胞。它是機體有效抵抗病原感染的第一步,起到調節機體免疫系統的作用。
蜜蜂防御素-1是蜜蜂產生的一種對病原菌有較強抵抗力的蛋白質,這種蛋白質是蜜蜂先天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,能增強蜜蜂對病害的抵抗能力。
蜜蜂產生的蜜蜂防御素-1會分泌到蜂蜜中,造就了蜂蜜的抗菌特性。蜜蜂防御素-1會刺破細菌膜,導致細菌內容物外泄,從而殺死細菌。
研究表明,蜜蜂防御素-1對傷口愈合,幽門螺旋桿菌抑制,及對由耐抗生素細菌導致的感染治療和預防都有很好的功效。
5.酸類
蜂蜜中由于含有多種有機酸,如葡萄糖酸、甲酸、乙酸、丁酸、乳酸、草酸、琥珀酸、酒石酸、馬來酸、丙酮酸、焦谷氨酸,a-酮戊二酸、乙醇酸、檸檬酸、蘋果酸、2-或3-磷酸甘油酸,a–或者B-甘油磷酸鹽和葡萄糖6-磷酸鹽等,所以PH較低,大概為3.2~4.5。微生物對酸堿度的忍受能力有限,超過這個限度會導致細菌代謝減慢,停止甚至死亡。
6.溶菌酶
蜂蜜中含有溶菌酶,溶菌酶是蜜蜂的非特異性免疫因素,是一種堿性蛋白質,主要作用于G+細菌,使其細胞壁的主要成分—肽聚糖中的β-1.4糖苷鍵斷裂,造成細胞壁破裂,引起細菌死亡。
蜂蜜由于具有以上特性,所有這些特性可以綜合作用殺死細菌,而且不會產生耐藥性,所以蜂蜜是一種很好的治療劑。

關注我們
- 客服
- 郵箱
- 電話 010-88871901/02
- 返回頂部
